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愛讀網   2017-08-04

不假思索,2017年,你記住了哪幾檔電視綜藝?有沒有瞬間腦袋空白,或許你發現你能想到的居然還是之前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極限挑戰》……

即便是綜N代,收視率也出現不同程度地下降,而網播量的走高,不知這海綿裡能擠出多少水分,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面前,不管是綜N代還是新節目,電視綜藝正在失去對眼球的控制權,曾經強大的造星能力和社會話題發酵能力正在衰減,光環不再,疲態盡現。

 

是衰退還是調整

垂直領域或成下一個爆款突破口

電視綜藝製作費一路飆升,冠名費更是水漲船高,但伴隨而來的並不是精品頻現,更不要說爆款現象級了,一直順風順水的電視綜藝似乎一下子觸了礁。

這究竟是倒退還是調整?

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侃認為,電視綜藝在失去原有的影響力是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平臺的多元化,以及注意力日漸分散,電視層面不管是人均收視時長,還是廣告市場的反饋,都證明其影響力在下降,而這勢必會輻射到綜藝領域的整體表現,加之電視綜藝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消耗的內部環境也讓電視綜藝市場影響力受損。

這是迴歸理性的一次正常調整,電視綜藝是否一定要出爆款,在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祕書長、節目創新研究專家冷凇看來,電視可以慢慢走向分眾化,滿足一部分觀眾的需求,即我的爆款未必是你的爆款。電視綜藝原本就應該呈現出多樣化的氣質,而並非是跟風。當《爸爸去哪兒》火了以後,所有人都找爸爸,當音樂節目火了以後,所有人又都去做音樂綜藝,這樣的市場當然不會好,因為都是雷同的內容。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另外一個層面,隨著政策收緊,電視綜藝的發揮空間受到限制,創作者變得謹小慎微,導致內容層面的爆點鮮少出現,同時,電視綜藝本身的創新也走到一個瓶頸期,《極限挑戰》之後並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爆款節目。

客觀來講,隨著注意力愈發分散,未來出爆款的機率會越來越小,尤其是大眾化的爆款節目會越來越少,如美國市場也是同樣的發展軌跡,像《美國偶像》這樣的節目收視率也是日漸走低,之前甚至停播過一段時間。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美國專家表示,未來,基於大眾市場的爆款節目,出現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但垂直領域的爆款會成為下一個可以追逐的目標。

中國市場同樣如此,像《好聲音》《跑男》這樣的大眾市場的爆款會越來越難出現,但垂直領域的爆款,如文化節目將擁有更大的機會,這些節目雖然不會像前面說的兩檔節目有那麼高的關注度,但在其細分領域可以非常成功,併兼具影響力。

總的來說,從去年開始,劇開始迴歸,植入效果也更好,綜藝疲態盡顯,但這只是調整並非行業倒退,未來,電視綜藝將呈現出電影化和廣播化的發展趨勢。電影化就是越做越極致,大投入,甚至一些超乎想像的非現實場景可能會出現;廣播化就是更走心,如《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應該說,目前在垂直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只有文化類節目,其他品類並未有爆款產出,市場機會還是很多,空間也很大。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科學實驗類綜藝開始發力,希望能夠進一步打開細分節目市場。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市場機制下試錯機會少

爆款需金牌製作人加平臺合力

不要迷戀哥,哥或許真的只是個傳說!

曾經我們認為中國有不少羅PD(羅英石),但這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突然醒了,離開體制後的金牌製作人們紛紛沒了消息,抑或推出的節目就那麼悄無聲息地播完了。

一邊是平臺的空心化,即便IP不錯,製作出來的節目也是差強人意,一代不如一代;一邊是離開體制的製作人鮮有大作為,投身市場的首秀往往背後有大投資,但收效卻甚微。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來看看韓國的羅英石,他的確厲害,《花樣爺爺》《三時三餐》《兩天一夜》等炙手可熱的韓國綜藝都出自他之手。同時他還捧紅了李勝基、殷志源、李瑞鎮、李順載、崔智友、玉澤演、車勝元等明星。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不可否認,羅英石發掘了很多明星身上的娛樂潛質,但他的成功除了自身擁有的獨到眼光和對節目的把控能力外,平臺對他的強大支持不可或缺。必須承認, 成就一檔節目,僅靠製片人或者總導演肯定是不夠的,他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此外還要依靠平臺、明星、宣傳營銷,甚至是一個好模式的加持。

回到國內,目前,相當一部分金牌製作人在離開體制後,並未帶走已經磨合好的團隊,屬於單槍匹馬作戰,而做節目是一個需要集體協作的事情,所以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同時,這些金牌製作人進入市場後,也需要花時間適應市場規律,比如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這些問題在體制內時是不需要他們花太多心思考慮的。

在體制內做節目,製作人可以把更多心思花在內容製作上;而出來單打獨鬥,就要考慮更多因素,比如投資、成本、招商、利潤等,不僅精力被牽扯,同時受到市場和客戶的制約因素太多,很難成就一檔爆款產品。

另外,這些金牌製作人多數需要從新組建自己的製作團隊,而一個好的製作團隊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和磨合,所以,一些製作人在匆忙接活後,臨時組建團隊的結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不可否認,體制內的製作人進入市場已經成為趨勢,但他們對甲乙方身份的調整需要適應過程。在甲方時頻道的資源、平臺的加持,使得個人更具自信。進入市場後,公司以追求利潤為終極導向,成本的壓縮、宣推開銷等會造成節目經費不足,包括心態,這些都需要傳統電視人慢慢調整。

打造一檔爆款節目,優秀的製作人很重要,這是平臺方目前比較頭疼的事情,但爆款通常又不是一個公司能夠做出來的,即便是金牌製作人牽頭成立的公司,它也需要平臺的助推,如果脫離了平臺的協助和推廣,節目的收視和影響力都會相對有限,因此爆款需要製作團隊和平臺共同發力。

 

明星不再是主線索

叫喊多年的素人綜藝能否扛起大旗

政策層面,限韓之後,模式的突破和創新成為一大難題,於是很多人索性用明星打開缺口。如何用明星,讓他們之間產生化學反應,成為節目制勝關鍵,這方面有些節目做得不錯,有些則很尷尬,可隨之而來的高額明星成本使得相當一部分節目不得不壓縮製作經費,節目日漸淪為明星的錢袋子。

彭侃認為,明星綜藝熱度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它已經使得整個綜藝生態變得扭曲,大部分錢都被明星拿走,綜藝節目淪為為明星打工,目前有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掙脫對明星的過度依賴。

電視綜藝江湖地位被撼動,依賴垂直領域、素人綜藝能否奪回眼球控制權?

就在這個時候,史上最嚴限明星令來了。政策+市場認知,雙重催化下,冷凇認為,第四季度後,明星會成為節目的一個引子,是流量的導入口,但可能不再是主線索。

於是,素人綜藝如何突破再次成為風口浪尖上的話題。

分析成功的素人節目不難發現,這類節目的供需對接很重要,找工作、找對象、找項目、秀才華等,這些都是社會需求的電視化呈現,而此種需求永遠有市場,有群眾基礎,核心就在於節目需要找到一個好的角色導演,把素人的人情、人性和明星化的一面表現出來。

相較明星真人秀在注意力方面的缺失,彭侃認為,素人綜藝可以在四方面下工夫:首先在節目主題的設定上,要更具社會性,要針對某個社會問題、某類特殊社會群體,甚至具有社會實驗性質;其次在節目內容上的設置,與明星真人秀相比,素人綜藝要加入更強的目標性,這種目標可分為兩類,一是給予鉅額獎金等獎勵刺激,另一類是讓主人公的人生髮生積極的變化;第三在節目拍攝上,素人綜藝週期更長,通過積累大量素材,可在剪輯中挖掘最能打動人的真人秀情節;第四是在節目選角上,素人綜藝需要通過海選找到「準明星化」、表現力強的素人,並進行周密的角色搭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JWF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